【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希日塔拉街道:筑牢综治“桥头堡”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希日塔拉街道:筑牢综治“桥头堡”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枫”景栏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整合资源、运用法治,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草原枫桥”治理模式和品牌,以“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工作导向,实现综治中心从无到有、由散到合的规范化建设,全力推动市、苏木镇(街道)两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有地去、有人办、依法办。
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希日塔拉街道综治中心依托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持续推动实体化运行走深走实,奏响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和谐乐章,让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节节攀升,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多元资源,共筑共治“同心圆”
过去,基层化解矛盾纠纷力量资源分散,部门之间“各自为战”,面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很难形成合力,希日塔拉街道综治中心以“一站式”服务为突破口,打破了这一困局。通过整合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力量,构建起一个集中回应和解决群众诉求的服务平台。
如今,以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常驻,信访、民政、人社等部门轮驻,遇到需要多部门解决的矛盾,采取随叫随驻的方式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比如,群众反映房屋产权纠纷时,综治中心迅速协调住建、司法、法援团队等,从政策解读到法律调解,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实现“进一扇门,办百家事”,极大地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
此外,街道还整合基层网格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群防群治力量,充实到矛盾排查和纠纷化解一线。网格员凭借对社区的熟悉,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问题;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则在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为矛盾化解注入温情。
二、创新工作机制,畅通解纷“高速路”
为确保综治中心高效运转,希日塔拉街道创新工作机制,打造全流程矛盾化解闭环。通过“五百大走访”收集“民情四本账”矛盾线索,经“3 + 2”工作模式分析研判后,按纠纷性质和复杂程度精准分流到对应部门,7个工作日内完成矛盾纠纷化解闭环。
街道还实行首问负责制与限时办结制。首个接待群众的工作人员全程跟踪负责,确保诉求得到妥善处理。同时,明确各类纠纷办理时限,杜绝拖沓扯皮。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部分居民投诉建筑垃圾堆积、设施损坏,综治中心迅速联系住建部门和社区,一周内解决了问题,赢得居民的高度认可。此外,街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工作进展,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2025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4次,通报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以来排查矛盾纠纷236件,其中,婚恋纠纷9件,邻里纠纷62件,其他纠纷153件,分别承交各品牌调解室全部化解完成,化解率100%,信访代办案件125件,全部办结、化解。
三、科技赋能治理,打造智治“新引擎”
科技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插上了翅膀。街道构建综治信息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壁垒,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矛盾纠纷规律,提前预警潜在风险。未来,希日塔拉街道综治中心还将借助视频监控、物联网等技术,实时监控重点区域,实现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动态感知。一旦发现异常,迅速调度警力处置,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为矛盾调解提供有力支撑。
希日塔拉街道综治中心的实体化运行,是基层治理的一次成功探索。未来,随着资源整合的深入、机制创新的持续和科技应用的拓展,它将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