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网群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巴彦查干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工作纪实

2025-04-08 11:06:25 来源:锡林浩特市委政法委员会   责任编辑:吕强

  “枫”景栏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立足政法职能,整合资源、运用法治,推动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工作平台。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草原枫桥”治理模式和品牌,以“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工作导向,实现综治中心从无到有、由散到合的规范化建设,全力推动市、苏木镇(街道)两级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人民群众的诉求有地去、有人办、依法办。

  自2025年3月1日挂牌以来,巴彦查干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总体要求,紧扣市委政法委关于综治中心重点推进工作部署,以规范化建设为主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凝聚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防控、公共服务“三位一体”协同发力,切实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治理枢纽和平安防线。

  一、规范引领,筑牢治理根基

  (一)强化组织领导,党建引领“强统筹”: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综治中心主任,每月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中的职责。研究重大矛盾化解、风险隐患整治;探索做实“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治理机制,推动网格管理事项进一步优化。

  (二)场所设置标准化,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按照“集约高效、功能集成”原则,高标准建成240余平方米综治中心,划分“一厅两区四室”(群众接待大厅、综合办公区、矛盾调处区;矛盾纠纷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联席会议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整合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网格员等力量集中入驻,实现“多部门联动、一中心统管”。 

  (三)运行机制规范化,构建“全链条”处置流程:建立“1+3+N”运行体系(1个综治中心统筹,街道、派出所、司法所3方协同,网格员、法律顾问、行业调解员等N种力量参与),制定《矛盾纠纷分级调处制度》等相应管理制度,推行“受理—分流—处置—反馈—回访”闭环管理。设立“首问负责制”,确保群众诉求“进门即接、接诉即办”。

  二、网格管理,延伸治理触角

  (一)优化网格设置:依据辖区面积、人口分布、治安状况等因素,将街道划分为 114个网格,构建 “街道 — 社区 — 网格” 三级管理体系。每个网格配备 1 名网格员,确保网格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二)强化信息采集:网格员常态化开展走访巡查,全面采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并第一时间上报至综治中心。综治中心对上报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工作台账,并上报上级部门。

  (三)推动网格服务:充分发挥网格员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关爱帮扶等工作。引导居民参与网格治理,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将问题解决在网格,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聚焦实效,彰显治理成果

  (一) 矛盾纠纷化解“多元共治”:“三级调处”分层攻坚,推行“网格初调、社区联调、中心终调”模式,对简单纠纷由网格员现场化解,复杂矛盾由司法所、派出所、行业专家组建专班联合调处。运行一个月来,累计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案件51件,调解成功率达100%。 

  “法律+心理”双轨介入:联合司法所设立法律咨询窗口,提供法律援助4次;引入心理咨询师对家庭矛盾、情感纠纷开展心理疏导,实现“事心双解”。 

  (二)治安防控“立体巡防”:派出所民警与网格员组成联防队,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动态巡查。

  重点人群“精准管控”:司法所牵头建立社区矫正对象档案、司法所与派出所对于刑满释放人员两所分别实现“一人一档”,综治中心定期研判风险,落实帮扶措施,实现“零脱管、零失控”。 

  (三) 公共服务“便捷高效”:实现“一窗通”:设置综合服务窗口,集中受理信访、调解、法律援助等事项,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承诺。 

  下一步,巴彦查干街道将深化“五化”建设成果,探索“网格+物业”以及深入推进品牌调解工作室融合成效,推动综治中心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升级,奋力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巴彦查干答卷。

 友情链接